小兒的急性鼻竇炎和中耳炎艾肯醫生 著
急性鼻竇炎(acute rhinosinusitis)和急性中耳炎(acute otitis media)在兒童身上十分常見。特別是在寒冷季節,很多人選擇留在室內,空氣不流通,人與人之間的接觸又多,加上各種病原體的活性增強,感染呼吸道疾病的機會就會大增。由於小孩子的免疫系統未完善,因此在流感季節,特別容易染上呼吸道疾病。
雖然大部份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體以病毒為主,只要好好休息,配合症狀緩解的藥物治療,一般在一周內就會順利痊癒。然而,由於兒童鼻腔與鼻竇解剖構造的連通性很密切,而且正常粘膜纖毛清理的功能又較差,鼻腔的發炎一下子阻塞了鼻竇開口,所以很容易導致繼發性細菌感染。若果小孩子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沒有完全治愈,就很容易並發成為急性鼻竇炎。 鼻竇炎(sinusitis)即是副鼻竇上皮炎,分急性和慢性鼻竇炎。和中耳炎相似,鼻竇炎(急性和慢性)主要都是由肺炎鏈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未分型流感嗜血桿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卡他莫拉菌(Moraxella catarrhalis)所引起的。另外,口腔內厭氧菌(Anaerobicbacteria)也可以引起慢性鼻竇炎。 由於鼻竇的位置在顏面顱骨當中,不像中耳炎,可以直接用耳鏡來作診斷工具;加上許多小孩子對症狀描述的不足,臨床檢查配合度低,家長也沒有細心留意和觀察孩子的病徵,因此要診斷小兒鼻竇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對於可能患鼻竇炎的孩子,家長應該留意孩子是否有發燒、流鼻水(有黃色濃稠分泌物)、咳嗽、頭痛、喉嚨痛、眼眶周圍紅腫、嘔吐、鼻竇部位疼痛及中耳炎。 醫生一般會利用全血統計來檢查血液中的白血球數量有否增加來判斷是否細菌感染。有時可能亦會利用鼻竇電腦斷層攝影技術來進行診斷,鼻竇電腦斷層攝影精準度雖然高,但考慮到小孩子對放射線曝露的潛在風險,一般都比較少進行。 因應情況,急性鼻竇炎可以使用抗生素(amoxicillin)來治療。如果是慢性或反覆發作的鼻竇炎,醫生可能會考慮以二聯抗生素方法(clavulanate 加上 cefuroxime axetil)予以治療;治療時間為三至四星期。假如情況仍然沒有好轉,就需要轉介至外科醫生來進行引流手術。 小兒鼻竇炎的發生率比成人鼻竇炎發生率高,因為年紀愈小,鼻腔與鼻竇的關係愈密切,容易互相感染。兒童的鼻竇在出生後仍然持續發育,如果孩子小時候常常罹患鼻竇炎,很容易造成後續鼻竇的發育不良,影響顏面顱骨的外觀;並且增加日後罹患慢性鼻竇炎的機會。所以如果感染經常復發,就應該諮詢臨床兒科和外科醫生的建議,看看是否需要利用外科方法來進一步治療。 小兒鼻竇炎和小兒中耳炎都十分類似。臨床上,兩者也常常伴隨發生。這和小朋友另一個特殊的生理解剖構造──腺樣體有關。腺樣體屬於扁桃組織的一種,位於鼻咽腔正中央,鄰近耳咽管(連接中耳腔到鼻咽腔的管狀結構)的開口。腺樣體因為鼻腔鼻竇炎的感染而發炎腫脹,影響到開口在旁邊的耳咽管,造成耳咽管炎,進而演變成急性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是中耳內腔的急性炎症。常為細菌感染:肺炎鏈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流感嗜血桿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和卡他莫拉菌(Moraxella catarrhalis)。主要常見於寒冷的季節,受感染的多為幼童,尤其是患有免疫缺陷或者過敏體質的兒童。一般臨床症狀包括:發燒和耳痛。通常使用耳鏡檢查,如果耳膜周圍出現充血和紅腫、耳膜光反射消失、耳膜移動性降低以及耳膜內積液化膿甚至破裂,就是診斷急性中耳炎的最佳證據。一般治療時間大約需要兩週,患者需要依照醫生的指示,服用口服抗生素,直至療程結束為止。若然藥物治療的效果不佳,或者患者出現復發性中耳炎,就需要轉介至耳鼻喉科醫師,放置通氣管予以治療。 其實只要處理恰當,依照醫生和藥劑師的指示服用藥物,小兒急性鼻竇炎和急性中耳炎都是可以治癒的。不過目前為止,臨床上並沒有什麼特別有效的預防方法。主要的預防方法就是防止孩子感冒和受細菌感染。一旦感染細菌性呼吸道疾病就應該及早治療,尤其是年齡小的兒童。家長要保持自己和孩子的個人和環境衛生,避免去人多的地方或者逗留在空氣污染指數高的地方。此外,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和確保濕度平衡,定期用專用鹽水為孩子沖洗鼻腔,保持鼻腔濕潤和耳腔清潔,注意飲食和運動,都有助預防細菌性鼻竇炎和中耳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