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的感染機制艾肯醫生 著
病毒是微小的有機體,就好像機器一樣,體積比細菌更小,但具有自我複製的能力。不過,病毒必須依賴宿主(host)體內的宿主細胞(host cells)和宿主基因(host genomes)來進行複製,在沒有宿主的情況下,病毒一般都會很快死亡,只有很少量的病毒可以在宿主以外的環境中生存。
病毒可以分為兩大類型,一種是 DNA 病毒,另一種是 RNA 病毒。顧名思義,DNA 病毒是指攜帶 DNA 遺傳因子的病毒,他們的病毒基因可以直接入侵人體細胞,和宿主基因結合,進行複製。 另一類的 RNA 病毒則剛好相反,它們攜帶者可以製造病毒蛋白的 RNA,進入宿主細胞後,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基因重組,才可以與宿主基因結合,或者借用細胞內的酶來進行複製。 DNA 病毒的優勢是傳播速度快,由於基因不需要進行合成,可以迅速感染大量細胞,引起疾病;常見的 DNA 病毒有噬菌體、天花病毒、乙肝病毒等。 至於 RNA 的優勢在於突變速度快,換言之,可以迅速適應新的環境,逃避免疫系統的追捕;常見的 RNA 病毒則包括流感病毒、SARS 冠狀病毒、HIV(艾滋病毒)和禽流感病毒等。 當病毒複製成功,它們就會離開宿主細胞,把新的病毒顆粒釋放到細胞外的環境中。這些新的病毒顆就會感染周邊的細胞,甚至經過血液系統和淋巴系統擴散至身體的其他部位,感染其他身體器官。 很多病毒感染都沒有特效藥,主要原因是病毒大多數時間都會隱藏在細胞內,而非細胞外。所以病毒感染需要靠免疫系統的辨識來清除,很難利用藥物治療。 臨床上使用的一般抗生素對於病毒感染並沒有任何療效。如果需要利用藥物來治療,就應該使用抗病毒劑。不過,這些藥物有不良的副作用,所以使用之前醫生需要評估病情,如非急性病毒感染或者緊急狀況,一般都不會隨便使用。 要預防病毒感染,最好的方法是接種疫苗和提高免疫力。很多嚴重致命的病毒感染,例如麻疹、小兒麻痺、天花、輪狀病毒和甲、乙型肝炎等,都可以利用疫苗有效地預防。只要接種過疫苗,身體的免疫系統就會對該病毒出現抵抗力和記憶,有效防範病毒入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