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流感病毒艾肯醫生 著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主要可分為甲、乙、丙三型。我們最常聽到的甲型流感是三種流感病毒當中,變種速度最快的。甲型流感可以依據病毒表面的血凝素(Haemagglutinin) 和神經胺酸酶(Neuraminidase) 兩種抗原類型,在細分為不同的亞型。因此,我們經常聽到的豬流感(H1N1)、禽流感(H5N1)其實都屬於甲型流感病毒。
流行性感冒的潛伏期一般為二至四天,流行性感冒的症狀包括:發燒、頭痛、咳嗽、流鼻水、喉嚨痛、肌肉疼痛。流感病毒主要經由飛沫傳播,傳播的範圍可以在一米以內,所以流感可以在多人密集的地方和交通工具上的空間輕易傳播。人與人之間最容易的傳播方式是透過咳嗽及打噴嚏時產生的呼吸道飛沫傳播,所以如果感到不適,或者有疑似流感的症狀,就應該戴上口罩,以免把病毒傳播給身邊的人。 流感病毒變種速度驚人,所以人類一般不會擁有終身免疫。每年流感病毒都會出現輕微的改變,這些輕微變異也是導致流感出現季節性爆發的原因。此外,流感季節性爆發時,會不時衍生新的品種,令一些原本甚少感染人類的非人類流感病毒變成可以傳染人類的流感病毒。由於身體通常對新品種流感病毒,例如禽流感和豬流感等流感病毒的免疫力較低,所以一旦出現人類感染,病症都會非常嚴重,死亡率也相對較一般流感高。 流感病毒的治療方法不多,一般都是以支援性治療為主。醫生通常會開處方藥物,舒緩患者的症狀。臨床上雖然有抗病毒劑,但必須在發病初期使用,否則治療效果並不理想。另外,有些抗病毒劑例如奧司他韋(Oseltamivir)並不適用於新生嬰兒和兩歲一下的兒童。所以,我個人建議年幼的兒童,每年都應該接種流感疫苗,以防感染。 由於流感多數由病毒引起,所以除非患者出現細菌性感染併發症,否則不需要服用抗生素。若病情持續或者出現嚴重症狀,便應看醫生。 流感屬於自限性感染,所以就算不服用任何藥物,都會逐漸康復。身體的免疫力會隨著時間逐漸適應和製造新的抗體去對抗新的流感病毒,所以大部分患者只要充分休息和注意飲食,一至兩個星期內就會自癒。 增強抵抗力有助預防流感。注重個人衛生和環境清潔,勤洗手和經常消毒家居,可以減低患病的機會。此外,接種流感疫苗都可以預防流感 。不過,即使接種了疫苗,都不代表不會生病。因為每年爆發的流感病毒都不一樣,流感疫苗只可以提供有限度的保護。不過,千萬不要誤以為疫苗無效或者忽視疫苗的重要性,因為接種疫苗仍然是防止季節性流感及其併發症最有效的方法。 流感疫苗屬於滅活疫苗(Inactivated Vaccine),是使用「已死去」的病毒製造的。因此,接種滅活流感疫苗不會引致流感,但由於身體的免疫系統不會分辨活性和非活性病毒,所以一旦免疫細胞接觸到病毒抗原,身體就會出現一連串免疫反應(Immune Response)。因此,有些人接種疫苗後,可能會感到不適,這都是由於身體的免疫反應所導致的,而不是流感病毒引起的。 注射流感疫苗後,注射的部位可能會出現紅腫或輕微疼痛,有小部分人會出現發燒,疲倦和肌肉痛等「症狀」,但一般在接種疫苗後的六至十二小時內發生;只有極少人會有嚴重的不良反應。 季節性流感高峰期主要在一至三月和七至八月,所以建議在流感高峰期之前,接種流感疫苗。一般而言,接種疫苗後需要兩個星期左右才會產生保護作用,這是由於身體需要時間辨認抗原和製造抗體。所以,如果到了流感高峰期才接種疫苗,效果甚差。 最後,六十五歲或以上的長者、長期病患者、艾滋病患者、使用化療藥物的患者、醫護人員、家禽業從業員、六個月至未滿六歲的兒童和懷孕婦女都屬於流感的高危一族。所以,我建議他們每年接種流感疫苗,預防流感和減低出現併發症或死亡的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