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KEN 醫學頻道
  • 主頻道
  • 醫學專欄
  • 艾肯醫生手記
  • 網台
    • 科幻醫學
  • 聯絡

醫生的白大褂

11/1/2020

0 評論

 
一提到醫生的形象,很多人都會想起「醫生袍」,或者「白大褂」,但很少人知道它的由來。那麼,為什麼醫生要穿白大褂呢?

在幾個世紀之前,醫生的裝束並不像今天這樣,穿著長及腰腿的白大褂。中世紀時候,西醫普遍穿黑色或者灰色的長袍。尤其是在黑死病流行的十七世紀,醫生甚至要戴上鳥喙面具和帽子來掩蓋自己的面部和頭部來預防感染。由於當時還沒有細菌和傳染病的觀念,所以醫生的長袍一般都是不消毒的,醫生接見完一個病人之後,就會去接見另一個病人,不少患者因而感染了致命的傳染病。

到了十九世紀,醫學開始革新昌明,主張以科學理論為基礎,醫學家又發現了細菌和病原學(Germ Theory of Disease),明白到疾病來自單一病原體(pathogen),而傳染病則多來自單細胞微生物(unicellular microorganisms)因此醫生們開始懂得洗手和使用消毒液,並且改變了使用黑色和灰色的長袍,改為白色(容易弄髒)的長袍。如此一來,醫生的長袍就要經常被更換和消毒,以保持良好的潔淨和衛生習慣。

另一個更換長袍的原因,據說是由於醫院為了大規模消毒醫護人員的衣物,而採用了廉價且實用的漂白劑,漂白劑(bleach)具有消毒殺菌的功效,但假如使用白色以外的衣物,衣物上的顏色就很容易被漂掉,醫院行政人員因而乾脆把醫護人員的工作服改為白色,從此白大褂就成為了醫生的象征,而護士也得到「白衣天使」的美譽。

雖然白大褂給人一種專業的形象,不過隨著時代的改變,現在的醫師已經開始拋棄傳統穿白大褂的習慣。好像我工作的兒童醫院就幾乎全面禁止醫生穿著白大褂,原因跟十七世紀的時期相似,因為白大褂是引發院內感染的元兇之一。

雖然醫生幾乎每天都會更換新的白大褂,但即使一天更換一次,仍然具有傳播病菌的潛伏危機,尤其在傳染病高危的內科病房、急症病房、兒科病房和深切治療病房。

醫院的病菌多帶有抗藥性和耐藥性,因而增加了感染後死亡的機會。為了防止院內感染,部分醫院改變了政策,不再要求醫生穿白帶掛,改為使用一次性防菌衣物或者醫院配備的消毒衣物。

在高危病房,醫生也被勸籲不要在工作期間打領帶,因為領帶也有同樣的風險。另一方面,醫生的長恤衫也需要捲袖,以減低觸碰患者的機會和方便洗手,而醫生常用的聽診器更加要經常消毒,以降低傳播病菌的機會。

​一件看起來平平無奇的白大褂,背後其實都隱藏著醫生對病人的心意和承擔。為了病人的健康和福祉,醫生們也付出了和犧牲不少。
0 評論



發表回覆。

    杏林手記
    圖片
    艾肯醫生
艾肯醫生 AIKEN DAO © 版權所有
​未經作者同意 不得轉載及出版印刷 違者必究
​www.doctoraiken.com
  • 主頻道
  • 醫學專欄
  • 艾肯醫生手記
  • 網台
    • 科幻醫學
  • 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