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KEN 醫學頻道
  • 主頻道
  • 醫學專欄
  • 艾肯醫生手記
  • 網台
    • 科幻醫學
  • 聯絡

你的孩子有「拖延症」嗎?

23/1/2019

0 評論

 
上星期,一個朋友發信息跟我說:「我的孩子好像患了拖延症,做事遲緩,而且喜歡無視我。我叫他幹什麼他都不理我,不聽我的話。我應該怎麼辦?」

一開始,我就覺得很奇怪,首先,什麼是「拖延症」?拖延症(Procrastination)嚴格來說並不是一種「病」,它只是一種心理狀態,表示一個人刻意去拖延一些該做的事情或者避而不做的一種行為。那麼,為什麼孩子會得「拖延症」呢?釐清孩子這種行為背後的原因才是關鍵。

「孩子的拖延症是在什麼情況下發生的?他對那些事情產生了拖延的行為?」我問道。

「舉個例子,好像今天早上,孩子要上學,在我趕著出門的時候,他在吃早點,結果他吃了四十分鐘,害我們差點遲到。」

「還有嗎?」

「好像昨天晚上,我叫孩子去練琴,結果他完全不理我,後來我要發怒了,他才跑去練琴。每天晚上我都規定他要晚飯後練琴,可是他最近都經常拖到十點多才去練。」

「那麼,孩子平常幾點起床?」

「六點半吧!有時候可能還要早一點。」

「他平常睡眠的質量好嗎?」

「他經常說睏,好像也沒有睡得特別好。」

從對話裡,我想聰明的讀者們,應該大致上可以猜出孩子患「拖延症」的原因吧?

首先,孩子也許睡眠不足,一個睡不好的孩子是最容易出現情緒波動的。很多父母都知道,小孩子如果睏了,專注力會下降,容易哭鬧,變得不服從,可能會亂發脾氣,這些都跟孩子的大腦有關。孩子的大腦對睡眠的要求很高,一個孩子正常需要至少九個小時的睡眠,否則專注力和學習能力會下降,也容易出現情緒問題。假設孩子每天晚上十點才練琴,練到十點半,接著梳洗後可能十一點才開始睡眠。十一點到六點大約只是七個小時的睡眠,這樣的睡眠時間對孩子來說根本不夠。睡眠不足,精神狀態欠佳,自然就會對白天的事情產生了拖延心理。

然後我又問:「孩子最近有沒有什麼跟平常不一樣的地方?例如,心情不好,對平常感興趣的東西提不起興趣之類的?」

「有,他最近都經常跟我發脾氣,心情一直不好。」

「他平常有遊戲的時間嗎?」

「沒有,平常的生活太忙了,所以他平日很少有遊戲的時間。只能在週末的時候,他才有時間玩耍。」

「他有跟你說他想多玩一些嗎?」

「有,經常是這樣。不過,他除了學習,還有其他的課外活動,所以平日根本沒有時間讓他玩耍。」

「你最近抱他親他是什麼時候?」

「我每天都抱他親他。」

「你們平常會聊天嗎?」

「小孩子,有什麼好聊的?」

「你對他學校裡發生的事情熟悉嗎?他有沒有主動的跟你說學校裡的事情?」

「我知道他在學校的情況,通常是跟老師直接交流。他很少主動跟我說學校裡的事情。」

「你們平常吵架嗎?」

「有時候。」

「因為什麼事而吵架?」

「最近因為練琴的事情吵得挺多。」

「他不喜歡學鋼琴嗎?」

「也沒有,他挺喜歡的。」

「他有這樣說嗎?」

「沒有。」

「那你怎麼知道他喜歡鋼琴?」

「因為他喜歡上課,而且心情好的時候,練琴還不錯。」

「除了練琴之外,還有什麼活動嗎?」

「還有跳舞、足球、游泳⋯⋯」

「這些活動他都喜歡嗎?」

「應該吧!」

「你覺得他平常累嗎?」

「挺累的⋯⋯」

「那為什麼還要參加那麼多的課外活動?」

「因為我想讓他從小開始就培養各種興趣和愛好啊!」

聊到這裡,我想很多父母都會產生共鳴。聰明的讀者,也許會更了解為什麼孩子會出現「拖延症」。原來,除了睡眠不足的問題,還有很多其他的問題,例如孩子的遊戲時間不足。

很多父母常常有一種對「遊戲」的誤解,認為遊戲都是「有害的」,「無意義的」或者「不需要的」。其實這樣的理解是錯誤的。

孩子需要有遊戲的時間,就跟成年人需要娛樂是一個道理。

有些父母可能會覺得,自己因為照顧孩子欠缺了娛樂的時間,所以孩子理所當然也不應該有娛樂的時間,結果產生了一個惡性循環。例如現在很多父母都有「陪讀」的行為,由自己來擔當孩子的「補習老師」,為了讓孩子取得好成績,常常給他們買額外的補充練習,參加各種各樣的補習班,希望把孩子培養成「優秀」的學生。可是,這樣做卻無形中增加了孩子的壓力。

學習的本質是要獲取新知識,但現在很多孩子學習都只是為了應付考試。他們每天都在學習,卻沒有娛樂,目的就是為了考上名校和名牌大學。小孩子因學習,導致心理不平衡,心理壓力增加。壓力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當心理的壓力得不到釋放,孩子就會產生怪異的心理現象和行為。此外,如果長期承受壓力,孩子會對所以事物失去興趣,對父母產生反抗心理,並且出現拖延心理。

從小孩子的角度去想,既然「讀書」和「學習」是不可避免的,唯一逃避的方法,或者放鬆一點的方法,就是把它拖延到最後。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孩子常常在夜裡趕作業,或者在晚上學習。這種行為的學習效率是最低的,所以孩子的成績不但沒有進步,反而有可能退步。父母見到這種情況,以為孩子學習不夠用功,或者學習能力不足,繼續壓逼他們,導致惡性循環。這種循環如果一直維持下去,最終只會形成兩個結果,要麼父母放棄,不管孩子的學習,要麼就是孩子放棄自己的學習。

很多父母遇到孩子學習不好的問題,都會先把問題放在孩子身上。卻很少有父母,會反省自己的行為和教學的方法。這種情況其實很讓人憂心。我覺得現代小孩子所承受的壓力,是導致各種孩子精神問題的重要原因。

此外,我們在對話裡也可以發現,孩子的課外活動繁多,每天因為要參與課外活動,讓他沒有足夠的時間休息。很多父母有一種錯覺,讓孩子參與課外活動就等於讓他休息。其實,體力上的勞動和腦力上的勞動都不算是真正的休息。參加興趣班本身的意義,就是為了讓孩子多學習一種技能,培養一些興趣和愛好,讓生活變得更充實一些。然而,過多的課外活動,只會消耗孩子的精神和體力,令他們覺得厭倦。

孩子也需要有靜下來的時候,安靜並不是在「浪費時間」。安靜待在家裡,聽聽音樂,去公園走走或者在家裡看一會兒書,都可以舒緩精神緊張。我個人甚至主張小孩子有午睡的習慣,因為睡眠也有減壓和改善情緒的功能,令人身心舒暢。小孩子尤其需要午睡,因為睡眠的時候,大腦會釋出大量的生長激素,修復身體的細胞和成長。睡眠不足的兒童,除了容易有情緒問題,也會出現身體發育不良的問題。

除此以外,父母應該給孩子們多一點成長的空間。

每個父母對孩子都有自己的標準和要求,這些想法也是自然而生的,並沒有不對的地方。但是我們不要忽略了,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真正需要的東西是父母的關愛和陪伴。孩子不是為了父母而生,也不是為了變成父母的克隆人而來到世上。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個體,父母應該尊重他們,給予合適的環境和自由,讓他們發揮所長,在快樂中成長。

經過一番談論後,我給了這位朋友幾個建議:首先是修補孩子之間的關係,加強溝通,建立互信。其次,是讓她減少孩子的課外活動,同時增加孩子的睡眠時間和遊戲的時間。其三,就是改變孩子的生活習慣,從晚上練琴改成早上醒來練琴,而且練習以效率為主,而不是用時間來規範。結果,過了一個星期,孩子的「拖延症」就根治了,做事和學習的效率提高了,而且心情也一天比一天好。其實,有時候只要父母退讓一步,讓孩子有多一點空間和自由生活和成長,很多問題都能迎刃而解,甚至比想像中更好。

這個世界很殘酷,我們都希望孩子有百般武藝,有美滿的婚姻和事業,有一個完美的人生。但現實中,這是不可能的,我們比誰都清楚這一點,因為我們也不是完美的人,我們的父母也不曾是完美。「完美」只是一個假象,每個孩子其實都有自己的強項和弱項,因為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般的存在。最讓孩子感到痛苦的,往往不是他們在現實中所面對的挑戰,而是要活在父母超乎現實的想像裡。每一個愛孩子的父母,都應該反省自己這樣的行為,從錯誤中學習,認清什麼才是孩子生命裡最重要的東西。你可以對孩子有要求,但不應該讓孩子沈溺在自己的幻想世界裡,因為每一個活在童話故事裡的孩子,最終都只會淪為現實世界中的悲劇人物。
0 評論



發表回覆。

    杏林手記
    圖片
    艾肯醫生
艾肯醫生 AIKEN DAO © 版權所有
​未經作者同意 不得轉載及出版印刷 違者必究
​www.doctoraiken.com
  • 主頻道
  • 醫學專欄
  • 艾肯醫生手記
  • 網台
    • 科幻醫學
  • 聯絡